立项号 | 2015XKT-YJ110 | 课题名称 |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策略的探究 | ||
负责人 | 李艳红 | 所在单位 | 西安市阎良区幼儿园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区域活动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区域活动是游戏化的小组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材料是幼儿区域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工具。开展好区域活动离不开区域游戏材料的准备。然而,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多集中在材料的重要性和材料投放应遵循的大体原则上,而在怎样结合各园园本实际具体去进行材料的科学投放上研究甚少,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在区域活动中,有目的的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对材料的关注程度及操作情况,发现问题-研讨交流-解决问题,从而为幼儿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的材料支持,结合主题内容及原有材料,探究出适合我园目前材料投放水平合理改进的具体实践策略,从而解决区域材料投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和满足幼儿获取经验的需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而区域材料是幼儿区域游戏的物质支柱,幼儿是通过使用区域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优化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能够使幼儿在主体意识觉醒的同时,发挥出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发展的作用。可见区域材料投放策略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及自主性的需要 区域活动也叫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具体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活动。是以教师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它是以操作摆弄类学习为主的,它强调过程的自主,包括时间、内容、活动方式、伙伴的选择。而区域材料投放的策略是教师教育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是幼儿建构游戏活动的必备条件,是为满足不同个体需求所提供学习的物质材料。 3.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更加有效 区域材料的科学投放,是区域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园是一所有着47年历史的公办园,园舍建造时间久,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开展区域活动这几年来,教师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和有效利用上存在很多困惑,还正处于摸索阶段。教师投放材料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投放的有些材料不能完全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和意愿。部分材料使用率低,操作性不强、幼儿关注度不高;主题内容如何延伸到区域中?延伸的活动应准备哪些材料才能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活动等问题。结合我园区域活动开展的目前现状,对区域材料的投放策略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理论依据: 1.以理论为引领,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 为了使课题顺利开展,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领悟其精髓。并共同阅读了《情境化人——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与布置》、《幼儿园开放性活动材料的构建与运用》、《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幼儿园区域设施与环境材料》等相关专业理论书籍和文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应遵循以下原则:教师应注意材料投放的多样性(丰富性、自主性)原则;材料投放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特点及个体差异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把握好区域材料调整的时机及动态性调整的角度的动态性原则;教师还应注意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原则。结合这些原则,我们明确了材料投放的大体方向,以此为依据,推动课题的顺利开展。 2.立足《指南》,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了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教师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以此为据,我们投放相应的区域材料。《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体性区域活动》中指出“大中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小班在材料投放上应具备趣味性、角色性、职业性,中班的材料投放上应具备合作性、操作性,大班材料投放上应具备探究性和拓展性”,可见,材料投放与幼儿年龄特点密不可分,要想投放合理的材料,《指南》和有关幼儿年龄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理论书籍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3.深入挖掘主题,促进主题和区域的相互融合 《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体性区域活动》中指出“幼儿园有些区域的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关系非常亲密,往往与主题活动同步进行,和主题活动发生直接关系,是主题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见,主题和区域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双赢的方法,因此,我们认真学习该方面理论,深入挖掘主题,为两者的有机结合寻求了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研究意义: 1.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我园各班的区域活动材料,充分调动家长资源,搜集、挖掘、选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材料,根据材料的功能、特性、种类,开发出丰富多样的、具有操作性、层次性、有效性和趣味性的区域材料。 2.通过合理的材料投放,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充分挖掘幼儿各种潜能,促进他们个别化发展。 3.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教师能够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投放合理的区域材料,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探究出材料调整的策略,不断优化材料,全面提高教师材料投放的能力与水平。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促进我园区域材料优化组合,通过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使材料实现物尽所用。 2.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意愿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从而积极地与同伴进行游戏,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3.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让教师更加有目的的观察-分析-支持-再观察-再分析-优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材料投放的能力与水平,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 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二)研究内容: 1.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提供适合小、中、大班各年龄阶段的区域材料。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实施观察、记录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操作使用情况。通过认真填写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个案跟踪、教育随笔、视频等方式记录幼儿游戏行为。并组织教师观察、分析、研讨、改进、投放、再观察、再改进的形式不断优化区域材料,从而解决个体研究中表现出的共性问题。 2.行动研究法:课题参与者深入班级区域活动,真实了解幼儿区域材料使用情况及所投放材料带来的教育效果。教师就共性问题开展讨论,有针对性地调整区域材料,在实践中总结出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通过“区域活动公开交流研讨”、“区域活动典型案例分析与研讨”、“区域活动观摩”、等活动,给教师们提供相互交流、学习、分享的机会。 (四)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1.准备阶段:( 2015年10月—2016年1月) (1)确定课题方向。 结合我园区域开展现状,认真吸取指导专家的建议,最终将“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策略的探究”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目标、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切实解决我园教师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高教师区域材料投放能力和水平。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立了由园长李艳红全面主持负责,朱锦艳、尹学彬、宋小妹、李妮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 (3)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为开展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课题开展以来,组织全园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理论书籍,采用多种途径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难点与困惑。课题研究成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对国内外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研究进行了了解,然后再通过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形式,了解目前本园内各班区域材料投放现状、教师对区域材料投放的困惑、幼儿各年龄段对区域材料的兴趣等实际情况,课题组教师就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科学、有效的调查及情况分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4)大家集思广益,开会研讨,分工合作,从各种角度去搜集资料,丰富课题相关经验,通过教研,相互交流。大家各负其责,共同制定好课题实施总方案,在专家的引领下逐渐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1)副园长朱锦艳督促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制定出课题研究管理的办法。保教主任尹学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详细的分工,使大家明确职责。全体课题组成员按照计划积极认真地展开课题研究工作。全园每个班级也有专业教师配合负责此课题的研究工作,小课题研究工作按照计划稳步开展。 (2)通过让各班教师填写区域活动调查问卷,更好的掌握区域材料的实际使用效果。各班教师认真观察记录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操作使用情况及幼儿游戏行为,真实地填写观察记录表。 (3)组织教师开展“区域活动公开交流研讨”、“区域活动典型案例分析与研讨”、“区域活动观摩”等活动,就共性问题开展讨论,有针对性地各班调整区域材料。 (4)各年龄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收集整理小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策略的探究》各年龄组教研活动记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进行统计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5)各班教师选定合适的观察对象(投放的活动材料)进行个案跟踪观察,认真填写个案跟踪观察记录表,并收集区域活动中个案跟踪视频。课题成员对观察记录结果进行研讨、分析、总结,从而收集有价值性的资料和可行性的方法。 (6)收集整理优秀区域材料投放照片及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视频。对优秀区域中材料的投放、幼儿的参与、教师的有效支持进行研讨、总结,提高我园教师区域材料投放水平。 (7)每个主题结束后,我们都会组织全园教师开展“主题总结”分享交流活动,教研组及时收集各大、中、小班结合主题延伸到区域活动中相应的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形式的PPT内容。 3.总结阶段:(2016年8月—2016年9月) (1)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分类工作。分析、整理实施阶段的各种研究资料。 (2)课题成员撰写相关探究成果论文。 (3)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自《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策略的探究》课题开展以来,受到我园领导及教师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相关理论书籍或文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国内外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研究进行了了解,寻找理论依据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难点与困惑。为了使教师们成长的更快,我们除了对教师进行相关理论方面的培训,还不断组织教师深入到各优秀园所进行观摩学习。教师们通过直观地交谈、观看视频、照片等形式,逐渐将其他园所的区域开展情况及区域材料投放经验进行内化。并结合本班实际,在各个区域为幼儿适时投放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材料。现在,我园教师在区域材料投放调整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通过各班教师填写区域活动调查问卷,更好的掌握了区域材料的实际使用效果。然后再通过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形式,了解目前各班区域材料投放现状、教师对区域材料投放的困惑、幼儿各年龄段对区域材料的兴趣等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科学、有效的调查及情况分析。我们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教研,就共性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各班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各班区域活动材料。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交流,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及教师在区域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经验,不断总结出大、中、小班区域材料投放应该遵循的原则、材料投放的类型、各区域材料投放更换频次。为了主题活动使区域活动的教育目的更加明确,区域活动促进主题活动更加深入开展,我们在实践中还不断总结出各年龄班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相互渗透的具体活动内容和形式。另外,我们还从原有的区域材料中挖掘出新的玩法,充分解读、挖掘材料的核心价值,使材料一物多玩,并对原有材料及时改进、适时删减或增加,使材料整合多种教育价值。 课题总结阶段,我们收集整理了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优秀照片,装订成相册。将我园优秀班级区域活动录制的视频,及今年我园“快乐六一”区域公开展示活动视频制作成光盘,作为课题资料。将区域材料调整前后幼儿使用情况的观察记录表装订成册。收集、整理课题实践研究的论文,形成优秀论文集。 最后,我们还抽调骨干教师收集整理了我园大、中、小班结合主题延伸到区域活动中相应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材料照片等,制作成书籍。分类整理了“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策略的探究”中的所有资料,进行精心编排,制作成书籍,作为研究成果。我园是学区长幼儿园,我们还要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学区内各园所,帮扶学区园所教师区域材料投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扎实开展,我园教师的材料投放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区域开展实践经验和研究时间有限,我们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有创新的区域材料投放不多。 2.结合主题所投放的材料,平行班之间有部分重复性。 3.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方式和参与时机把握不够准确。 4.教师针对儿童的个体差异,投放相应有针对性、层次性材料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还有待探讨和提高。 解决思路: 1.进一步学习和领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究幼儿年龄特点,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去学习,拓展思路,使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形式更加丰富,思路更加新颖。 2.观摩学习发达地区优秀园所的区域活动,学习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介入策略,不断提升我园教师区域活动有效介入指导水平。 | ||||
参考文献 | 1.王春燕 王秀萍 2.杨丽君 邓双 3.高岚 4.梁海雪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