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就是入学的时节,于是入学难成了热点。而上学难,究竟难在哪里?
假如把枣庄所有的学校都招满,我想,枣庄所有的适龄儿童都会有学上,而且班额也不会大。问题是在广大的农村,教室闲置,不得不面临并校撤校的尴尬,而在城市,特别是枣庄市里,上学难就尤其突出。
先说上小学吧,其实,虽然班额大一些,学校的班数多一些,但通过挖潜,孩子们上小学应该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有很多家长想把孩子送到立新小学、文化路小学等这样的所谓的“名校”,而这些“名校”建校早,规模不大,容量有限,而家长求学的热情却是无限,于是就显得上学尤为难了。
再说说初中吧。十五年前,枣庄市驻地有十五中、三十中、四十一中、四十三中、九中、十八中、十六中共七所学校招收初中生。十五年了,枣庄的城区大了一倍,城市人口增加一倍多,而初中却只有十五中、四十一中和十六中北校了,城市大了,人口多了,而初中学校却少了,这上学能不难吗?好在两级教育局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学校进一步挖潜增容,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应届小学毕业生都能升入初中,只是学校的规模大了,班级里的人数多了。再有峄城、台儿庄、山亭的很多人在枣庄买房,入学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加上有相当多的家长想把孩子送入十五中这样的名校,于是,上学难也被叫响了。如果枣庄再增加三所初中,每一所学校都能象十五中一样好,上初中还会难吗?
至于高中嘛,不是上学难,而是上学贵的问题。枣庄三中这样老牌的名校,十五年前只有东校一个校区时,正榜录取800人,十五年了,城区人口增加了,校区由一个变成了两个,招生规模翻了两番,而正榜生却仍是800人。难怪老百姓认为上学难。其实,这“三限生”也是三中的无奈,人家背着几千万的债务!假如政府能背下这几千万的债务,正榜生翻一番,“三限生”控制在500人之内,我想枣庄的老百姓还是能够接受的。
由此而观之,所谓的上学难,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上不上学,而是上名校难,而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当均衡发展遭遇择校的热潮,于是乎,上学难就被叫得越来越凶了。假如我们能再增加教育投入,让学校和小区建设同步发展,假如我们加大薄弱学校的建设,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有特色的名校,假如我们都放平心态,不是选择最好的而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那时,上学就不会难了吧?
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