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才,但是,我们首先需要的是那些有良知、有人性的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理性、有同情心。一个根本不知道关心人、同情人的人必定会生一颗残缺的心灵。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成人成才,就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中撒下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具有爱己爱人之心。只有童年时代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心,长大之后,才有仁慈的品质,才能成为富有道德情感的正直的公民。
“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根源于父母的私爱和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渴、泯灭,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有一颗爱心。
培养爱心,首先要落实在平时的点滴行动中。从3岁起, 每当父母、长辈外出回家时,就要让孩子为他们拿拖鞋、搬椅子、端茶水等。奶奶、爷爷生病了,要启发孩子去慰问: “想吃什么呀?” “您哪里不舒服呀?”“我来为您捶捶背、摸摸头。”并乐意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分享玩具。端上可口的水果、香气扑鼻的鸡鱼肉蛋时,不让孩子独吃独占,要养成“大家分享才快乐”的饮食习惯。
培养爱心,要学会关心他人的本领。要鼓励孩子除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以帮助他人为快乐,以会劳动、能负责为荣耀。例如承担适度的家务,主动帮奶奶扫地;给晾衣服的妈妈递衣架;志豪4岁时,有一天,他嚷着要洗碗,我就鼓励他去做;至今他已经洗了不止10次碗……父母对孩子良好的言行要给予微笑、鼓励,而不是物质允诺。爱心应当是不图回报、不计代价的。有的父母拒绝和不准孩子参加家务或社区劳动,生怕减少了孩子看书、习字的时间,怕分了孩子的心,影响学习成绩,其实,我觉得如果安排得当,适量的劳动与专注的学习交叉进行,可以调节大脑不同区域的负荷,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有条理的劳动习惯可以迁移为相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
培养爱心,要善于创设时机。给孩子买了新玩具、新图书,要引导孩子妥善整理,并和别的孩子一起享用。对四五岁的孩子更要在游览、参观中给孩子讲解家乡的新建设、民族英雄的历史故事,欣赏祖国的美丽山河,学会爱护社会的花草树木,保持公共环境的整洁卫生和安静。
培养爱心,最需要的是情感的熏陶和榜样的示范。我时常读一些报刊上少年儿童为父母分忧、立志再艰苦也要完成学习的真人真事,特别要以父母本人爱国敬业、关怀长辈和他人的行为去感染子女,让孩子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同时,要扩大孩子的视野,让他们敢于面对现实和具体困难,乐于为父母分担责任。从电视报刊上反映儿童少年被拐骗、上当、吸毒、犯罪等的事实中,逐步培养其判断是非、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做父母的应该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向孩子说,使子女领悟人世间每一片面包都是要用汗水换来的道理,认识生活中的挫折,体验父母的爱心和抚养自己的艰难,从小懂得向别人奉献爱心的欢欣和快慰,知道战胜挫折、困难带来的成功感、自豪感。
自小就给予孩子同情心和伶悯心的情感,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是首先要做的事情。儿童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对人友善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在公共汽车上,见有空座位,我和志豪就一人坐一个,等到快满座时,我会和豪说:“妈妈抱着你,我们腾出一个空位给那些叔叔、阿姨坐吧。”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人的,对于养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儿童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例如:看到小妹妹摔倒了,我会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妹妹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
爱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孩子的教育是近及远,孩子不能理解太高太大的事情,但对父母来说,没有父母的爱心,就没有孩子的孝心;反过来对孩子说,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父母要用爱心满足孩子对爱的渴望,注重发挥言传身教的力量,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去影响孩子。对幼儿要指导他们从爱父母、从爱护身边的小鸡小鸭、小猫小狗、花草鱼虫中养成对生命的怜惜爱护;稍大的孩子要教育他同情人、关心人、体贴人、爱护人,给人以真诚的爱,使其成为有同情心、富有人情味的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的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的主旋律。”但愿我们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爱心,让爱在孩子的心灵生根发芽,让爱充满这个美丽的世界。
我们都知道“教育除了爱孩子,还要会赏析孩子”。自然界总是暴露出人类的缺陷。但老师与家长要扮演的角色恰好与大自然相反,他们要发掘孩子的优点,减少孩子的缺陷,丰富孩子的经验,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
以前常听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但我更相信“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因为成功的体验越多,成功的信心与能力越强。但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应鼓励他,引导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鼓励孩子学习时:是让他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孩子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优秀的老师和家长会使孩子不怕犯错误。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他们跃跃欲试,欢迎犯错误就能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一心一意的赏析,博大仁慈的爱心、人道主义的道德,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