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广东事业单位改革
广东事业单位改革涉及200多万人饭碗,省编办表示改革动作很大卓有成效
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日前,中央就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了全国性部署。2006年就作为改革试点省份的广东,几年来积极探索,不论是针对事业单位的专项改革还是分类改革,都付诸行动并卓有成效。
在广东,事业单位改革牵涉到200多万人,这样一个牵涉面广,涉及到人、财、利益纠结的改革,在推行中蕴藏着怎样的改革智慧?动力和阻力有哪些?进展又如何?日前,新快报记者采访了省编办牵头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负责人。
改革进度
全省分类改革已进行过半
全国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之前,2006年国家确定选择了广东、山西、浙江、上海、重庆5个试点省(市)。
2007年,广东省紧锣密鼓出台了《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指导意见》。
什么时候才全面铺开呢?
“全面铺开是省委、省政府在2010年2月份出台《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后,该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广东省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
“总体而言,外界来看,我们的改革是静悄悄地,没有铺天盖地的报道,但我们的改革进展是比较顺利的。”随着广东事业单位的全面铺开,省、市、县三级的改革开始破冰。
“广东事业单位改革动作很大!”广东省编办相关负责人向新快报记者透露,“省直一半以上的单位已完成分类工作,市、县的改革也进展顺利;交通、环保等领域率先进行了改革;围绕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居民医保等民生问题,推进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相关领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重点是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交通环保两领域率先改革
据统计,全国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相当比例的传媒、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事业都集中在“事业单位”的大旗下。
对于饮头啖汤、试点改革的广东来说,头绪纷繁复杂,如何突破?
“不同于行政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非常广,是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改革和企业改革后的最后一个堡垒,是一个深水区。”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东事业单位改革是分步走的。
据介绍,2007年,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的时候,省确定在佛山市、交通和环保领域以及省直原依(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试点。而深圳市则是中央编办的试点市。
该负责人说,改革之初,广东专门对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据介绍,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是,政府必须要提供保障,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就业,这些是不能实行市场化,必须要政府提供保障。
据透露,在改革当中,省编办还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着民生的问题作为突破口,推进一些专项改革,可以说“三个围绕”:围绕着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着民生问题,围绕着专项改革。
“我们选择了这些领域、这些机构进行试点改革。这和广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政府公共服务的边界扩大了,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该负责人称。
改革举措
不再谁会哭就有奶吃
事业单位分为三大类五小类
“过去成立一个事业单位后,谁家的孩子会哭,谁就有奶吃。但是现在我们通过分类以后进行规范管理。”该负责人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在改革实践中,广东按照中央的部署,同时又有所创新,将事业单位分为三大类、五小类。
据介绍,三大类包括:
a、行政类: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有法律法规授权。
b、经营服务类:完全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如招待所、一些报刊杂志等。
c、公益类:又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
公益一类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公共卫生、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服务,不能由市场进行配置,例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文物保护等,都是属于公益一类;
公益二类是政府资助一部分提供保障,也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公益三类就是具有公益性,但是基本上可以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如疗养院、咨询机构、评定机构、人才交流机构等。
该负责人表示,分类以后,监管就跟得上来了。公益一类就是财政全额拨款,如九年义务教育;公益二类是政府给予部分资助,如公立医院;公益三类可以通过政府契约的方式(签订合同)和政府购买的方式来实现。
对话
专项改革成效
“围绕分类改革,我们推进了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的专项改革。”省编办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通过改革,大大地扩大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边界和范围。
公共服务边界扩至基层医院
新快报:卫生的改革力度很大,为何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定为公益一类?
省编办:首先考虑到广东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政府有能力,政府公共服务的边界可以扩大到基层医院这一块。
最主要的是,我们在调研当中发现,像广东一些偏远地区的乡镇,医疗人才非常缺乏,有的没有一个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生。但只要我们解决当地医务工作的身份问题,保障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我们从政策导向上吸引人才到基层,人才能够留在基层,就可以不用什么病都挤到大医院去。再一个,现在很多医院都建立了“双向转诊”,很多社区医院和大医院建立的联合转诊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市县公立医院将获部分拨款
新快报:公立医院定为哪一类?
省编办:对原来一些自筹经费、自收自支的公立医院,这次分类定为公益二类,财政有部分拨款。
农村中小学和职校大幅增编
“在教育专项改革当中,我们做了不少工作。”该负责人表示,广东在全国第一个搞制度化建设,全面建立了教育的标准,标准涵盖中小学、大学、特殊教育等。
“制度化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标准来拉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比如农村上学难、上学贵,好的学位特别缺乏,乡村的学位不多,我们通过编制进行调解,吸引人才,把中小学里或者是在义务教育那部分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拉平。”
该负责人还表示,另外,从2005年、2006年开始,广东大幅度给教育如中小学校增编,配合省委、省政府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职业院校、中专、技工学校也大幅度地增编。
“如职业院校的增编幅度非常大。把人才稳定了,有效地保障了人才的供给,才能给当地提供更好教育服务。”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核编 全额拨款
“看病难、看病贵最主要的症结是,从解放以来到现在,我们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些还是集体所有制。”谈起医疗专项改革,该负责人如是表示。
在卫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广东2008年出台了《广东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今年2月又修订形成了《广东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出台了《广东省城市社区服务机构编制标准》。
“这个标准的重要意义在于,把原来是作为集体所有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变为公益一类。”
“公益一类是政府财政全额拨款,还可以拿绩效工资。在搞医改时,我们去调研,在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我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激动地当场为我们鼓掌,他们非常渴望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盼望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享受,尤其是50多岁的人,不改革他们退休后可能每个月就拿四五百块,好的也就一千多,但如果这次我们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为公益一类,他们的退休待遇就和中小学退休教师拿的工资大致相同。”
该负责人还介绍,2008年广东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核编了,但是这次修订后,标准提高了。原来是每万人口配备10个医务人员,医改后,提高到每万人口13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人口配备8名医务人员,而且也把他们作为公益一类。这样,将大大地扩大医疗公共服务的边界。
声音
“公益一类是政府财政全额拨款,还可以拿绩效工资。在搞医改时,我们去调研,在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我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激动地当场为我们鼓掌,他们非常渴望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