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现代教师应当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只有用新理念指导实践,才会有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很容易在改革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手足无措。虽然进行个人研修是辛苦的,但苦中有乐,它让我增长了不少教育教学见识,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现将研修工作做一回顾,并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
通过研修学习,我们真正地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我积极投身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研修培训,这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苦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历史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四、自主学习,交流研讨。
观摩研讨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研修活动。
五、师徒结对,实践反思。
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六、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个人研修已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本学期,我从实际出发,把坚持个人研修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努力做到从实践困惑出发,在研修思想的引领下,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力求提高课堂效率。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几个月的就要暂告一段落,这此期间了很多让自己受用终生的东西。虽然研修活动时间即将告一段落,但并不意味的结束,这只是我新的征程中迈出的第一步,我还要远航。回顾我的研修活动,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需要我去细细的反思。
最后,还要感谢所有专家组的领导和教师。正因为有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指导老师的跟踪学习,学员们的主动,在研修专家的指导下,学员们在理论知识、学习状态、教学技能上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在这个知识舞动的平台上,我们所有参加研修的学员们互帮互助,积累并快乐着!
第二篇:研修反思
通过培训,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种种不足,我觉得以后教学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重视领会编辑意图,这是深挖教材,过好教材关的关键。
初中语文教材都是按专题组织教材,我们在备课时也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很好领会编辑意图,明确每单元、每课的目标,围绕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做到心中有数。首先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其次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语文课标对初中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再次认真钻研单元训练目标和教学参考。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即使课标要求弄清楚了,单元目标不清楚,也照样吃不透教材。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教参教参,只是参考,不要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重新定位阅读课文教学模式。
以往阅读课文教学无外乎三步走,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写作方法。新课改形势下精读教学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初读、自读课文,疏通词句、知其事(即讲了什么事)。第二再读课文,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为什么受感动?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第三同学之间交流,教师适当点拨。采用批、画、注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能够自己投入到读、思、练、议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弄清楚你所批画句段是什么、在何处?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会使你受感动?(研究写作方法)这些都可以在一个环节完成,有感动,还能传达自己的感动。
三、淡化对课文内容分析,不必要进行繁琐的课文分析、人文教学,要强化对语言的积累运用,写法揣摩、迁移及学法的习得。
①重视语言积累运用。可以让学生摘抄课文中打动自己的词、句、段,从而积累语言。②重视写法揣摩、迁移。应该借助文本语言(教师、范读、朗读指导,抓比喻句、拟人句体会)。从整体上很好的朗读,再在整体朗读基础上,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凸现人物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心中的人物形象高大起来。③强化对表达方法的理解运用,即归纳可学可用之处,使学生学法上有所习得。可以适时进行小练笔,一个词语、一句话、一小段都可以,不必在课尾去做,与方法的习得一样可贯穿于整堂课,随时去做。
总之,通过培训我深切地认识到:钻研新教材,推进新课改势在必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加强语言教学,加强阅读教学容量,讲求实教,才能促进新课改深入发展。
经过了一个月的探索和研究,发现我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不时的向高人请教,也得到了一些很中肯的意见,使得我在改革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然而,月考成绩出来的这天,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改革的成果不甚满意,也许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和探索。
总之,这一个月里的收获还是颇丰的。首先,新的学案发给学生后,学生由开始的不知怎么做到后来的主动去完成,是她们对学习主动性认识的提高,令我很满意。其次,课堂活动的热烈,学生参与的积极,使我每堂课都激动不已。再次,学生能主动完成作业,主动找时间读课文,令我很感动。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我看见了许多学生的不同之处,看到了她们除了学习以外的优点,使我对她们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当然,改革正在进行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通过上次的听课,也使我对二年级下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使我从文化意识和课堂活动的安排上又学到了很多东西,因此,我会继续努力,勇往直前的。在四月份的工作中我又有了些新的构想。一步一步使学案更加完善,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上也要日趋成熟,在知识点的教学中,抓住双基,多学勤练,使学生能够早日适应新课改,提高她们的学习劲头和成绩。成飞
时间总是在匆匆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一个学期转眼之间就到了末尾,本学期,本 人能依据个人研修计划,以校为本,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 学习与反思的习惯。现将本学期个人的研修工作总结如下:
一、按时参与研修活动,积极反思、踊跃发言。认真看好学校组织观看的远 程下载的优质课例,并记好听课笔记,讨论时踊跃发言,并聆听别人的观点,在交互中学习,在交互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吸取别人的优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用学习得来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用学来的现代信息技术 为我教学的辅助手段。我班的学生有39人,全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根据我班的实 际情况,在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手段,辅以课件,灵活运用跟进策略,使得课堂在动 态生成中充满生机,学生在鲜活的课堂教学中体验了语文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不知不 觉中获取了有价值的语文知识,成绩得到逐步提高。在教学之余,我还乐于撰写教育随笔,写教学反思,反思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反思课堂生成的问题,各种信息加工所做出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本身,教学经验教学结果等。开展研修课堂是主阵地。立足学科实际,根据自身特点,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网络学习是研修的一条路径。上网看看别人的高见,学习一些教育理论, 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
通过学习和研究,我认识到只有使自己真正拥有“一桶水”,拥有“源头活水”, 才能提高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在研修中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提高,班级学生成绩也有了显著的变化。这些都是参与研修带来的变化。事物是发展的,过去早已成为历史, 而现在转瞬即成过去,回顾是为了进步,我相信只要自己真正把工作落实到实处,研修必将是百花齐放的春天。
一句话来表达我对研修学习的感受,我觉得魏书生老师的话再合适不过了。我们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就应要有一桶水”。开展研修 对于我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新课题”。很多的理论需要学习,很多的问题需要探索, 很多的争论需要解决。面对课改新形势,如果我们对研修还是一无所知,或者只 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上,那么我们的工作怎么能扬帆启航?我认识到只有使自己真正 拥有“一桶水”,拥有“源头活水” 才能提高自己驾驭这项工作的能力,从而更好地 做好这项工作。我必须去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去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去提高自己 的人格魅力。
用知识丰富我的思想头脑,用理论指导我的工作实践,使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了 研修,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当初 “思绪乱如麻”, 整日被研修困扰,而如今突然有一种“居高临下,胜景尽览”的感觉。作为一位 分管教学的领导,我意识到只有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敢于创新,乐 于创新,善于创新。开展研修,课堂是主阵地。立足学科实际,提出“以我为主, 博采众长,自创和引进相结合”的思路,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特点,使得研修活动全 面铺开。
开展研修工作当中,我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贯通 了教育科研的方法。
辛勤的汗水与甜蜜的果实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恐怕没有一把尺子可以丈量。但抱 着最大的希望,作出最大的努力是不可少的。研修让我更加觉得“美好的生命应 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通过研修活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当一名现代的好老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如果没有新课程的先进教育理论没法教;没有扎实深厚的知识功底没法教;没有勤钻研、善反思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绝对教不好。因此在研修实践中,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勤学理论,不断地敢于否定自我,推陈出新,进行再创造再探索。伴随新课改的进程,越是开放式的教学就越需要我们的精心设计,就越需要我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调控能力和教育机智。学校的各项读书活动、老师们的辅导报告,远程网络研修等等,让我感觉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进步,我在与各种教育改革的理论、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这样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
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外乡镇的“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如何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语文教师特别需要探讨的问题。我觉得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在四备上下功夫:一备教材——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新老教材适当增补内容以更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二备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心理特点等,便于师生交流;特别考虑一些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三备问题——从一些语文现象及事物关联上,发现问题,并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索、思考、归纳、小结;设置疑问的时候,要切合实际,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层层推进,步步提高。四备教法——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我校要求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反思中去,实施二次备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教学内容,并且把教学反思作为自己成长的阶梯。因此我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想一想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能否适合学生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反思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开展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新课程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成功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实现办学理念的提升,学校管理的变革,更需要实现教师培养方式的转变。而实现提升、变革与转变,需要一个扎扎实实的过程,需要干实事、讲实效的作风。总之,通过实施网络研修活动,使我提高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确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愿和同仁一道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走出一条条研修新路,为教师专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在研修学习中的反思。
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时代里,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跟上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步伐。而本次的信息技术2.0培训恰恰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满足充电的需求,我感觉收获甚丰。
一、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1.可以说,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留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在线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以自学、研讨、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三、团队合作学习的形式贯穿了整个培训过程。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成学科组别,每一学科又分为几个坊几个小组,由坊主组长带领、督促大家及时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组员间的合作与互助,团队间的热烈讨论帮助我们理清了概念,同时也促进了反思,这样的活动效率很高。
四、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微课的设计,PPT在教学中的正确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如何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等等。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五、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将为我的教学增添光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初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手段如何使用的问题,而是涉及了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其目的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可以说,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是一个改革教学结构,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效果的过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是表面积、体积概念的教学,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再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利用动态效果营造学习原某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自主有效的学习莫定基础。多技术融合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技术融合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内容,采用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运用课堂活动板块,让学生进行抢答、比赛等活动,由于操作具有游戏性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想要参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机地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了一体。在多技术环境下,合理使用多种教学工具,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从而根据前期教学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做好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评价与指导信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推动学生认知发展,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数据,推动教学大数据的沉淀和挖掘。
研修工作,是⼀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通过这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研修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新课程改⾰的实施,研修已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1.可以说,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留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学⽣的教学模式和⽅法。在平常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并进行有效性的探索好研究。将在培训中学到的好的思路好的⽅法,以及应用信息技术中搜集、制作的好的素材,都运用于日常教学中,以进⼀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
五、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将为我的教学增添光彩。
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时代里,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跟上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步伐。而本次的信息技术2.0培训恰恰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满足充电的需求,我感觉收获甚丰。
一、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1.可以说,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留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在线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以自学、研讨、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三、团队合作学习的形式贯穿了整个培训过程。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成学科组别,每一学科又分为几个坊几个小组,由坊主组长带领、督促大家及时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组员间的合作与互助,团队间的热烈讨论帮助我们理清了概念,同时也促进了反思,这样的活动效率很高。
四、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微课的设计,PPT在教学中的正确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如何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等等。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五、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将为我的教学增添光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教学反思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结合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方便,我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更有利于结合的顺利进行。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做到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三者缺一不可。这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前提。有利于教师的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围绕教学内容,分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采用启发式和直观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把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形式、多侧面地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思考,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认识与积累,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宗旨。 有利于学生的学,就是要考虑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更不是计算机多媒体。要把信息技术、多媒体作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工具,但绝不是难工具。课件的研制、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要以学生现有的状态、实现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以多个层面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在各自基础上得以提高为支撑点,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为落脚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地探索,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就是需要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结合的进程中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坚持主体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交互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这些原则更有利于教师实现真正意义的“结合”。主体性原则,就是要彻底解决或克服应试教育中把学生当作一个可随意往里填装置时的袋子、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学生被动的接受不重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现象和弊端。要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模式。将学生的学习由原来“被动接受、模仿在现、封闭读书”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发展、合作交流”。同时还要防止“以信息技术、以课堂为中心”的现象发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主体。适度性原则,这里的适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时间要适中。(二)是选择要适当。(三)是信息要适量。教学过程中过早或过晚的实用信息技术,有时会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如果不能适度,教学效果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该教师讲解的、应该教师板书的、应该学生思考的、应该学生提问的,决不能用多媒体技术代替。应该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应该用录像的,应该用录音的,那种手段最佳就用那种,但也不是多媒体越杂,越花哨越好。可用可不用的,就不在选用;多用少用一样时,尽量少用。多媒体技术确实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过量的信息无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会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消化吸收。所以教师要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交换性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生生互动,有利于教师与多媒体闻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与多媒体间的互动。“互动”要动在“过程思维”中,让课堂成为思考的王国,让学生真正投入进去,主动学习,要通过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多种问题,或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或聚焦牵动教学的敏感区。抓住“愤悱”之机,巧设思维支点,或引导学生读书,或类比相关知识,或联系时政热点,或上网查询,使问题解决在“互动”之中。 创造性原则,不论教学内容的更新,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信息技术的运用,都要由教师的教学实践来实现。没有创新性的教师,就实现不了创新性的教育,也培养不出创新型的人才。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创造性思维制作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课件,运用信息技术,以问题为中心,巧妙的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三、“电脑”不能代替“人脑”。凡是妨碍学生观察、分析、想象,不利于学生思考的多媒体技术不要使用。必要的板书、规范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是绝不可以用多媒体代替的。该版书就一定要板书,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总之,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代替或妨碍学生的思维,离开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是无法想象的。
通过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现就我作为学员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总结如下:
一、线上学习,完善知识与技能体系
自正式启动培训后,我利用课余空闲时间完成了所有能力点相关的视频和案例学习,积极实践练习,在本次培训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是要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的。为此,每学习一项技术或操作,我都会不断加以练习,熟练掌握,并且不断和同行们交流使用的心得体会。在思维导图、录屏软件、问卷星、希沃白板5、百度云盘、视频剪辑、微信公众号等软件的使用和操作上有了很大提升,达到了娴熟的程度。
二、线下实践,将技术与教学充分融合
1.积极参与教研组实践活动,参与研课磨课活动,分享自己制作的课件、获取的数字资源。
2.真正将技术用之于课堂,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课堂的效率。通过学习,我改进了原有的数字资源库,并且利用所学的技术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并切实地应用到化学课堂,课堂教学过程明显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建立了明确的管理方案,对于数字资源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备份稳妥。
3.以优秀的标准设计并完成作业。在基本完成了培训学习后,进入到作业完成提交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我做认真细致的准备,提前书写了大量的文字内容,验证并评估了自己各项能力的熟练程度和表现力,最终完成了各项作业。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终身学习让自己立于时代前列
本次培训学习,要在实际教学中更进一步地超越自我,不断提升教育思想和技能,将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充分融合,这是我的下一步目标,也是努力的方向。
研修教学反思
研修工作,是⼀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本学期,我认真参加线上学习和实践,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加强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提高素质和业务⽔平,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将研修成果总结如下:
1、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勤于学习思考,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工作生活中积极参与线上培训学习,并与学友沟通交流,开拓自己的视野,对于课堂教学进⾏积极的思考,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线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以自学、研讨、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3、团队合作学习的形式贯穿了整个培训过程。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成学科组别,每一学科又分为几个坊几个小组,由坊主组长带领、督促大家及时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组员间的合作与互助,团队间的热烈讨论帮助我们理清了概念,同时也促进了反思,这样的活动效率很高。
4、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微课的设计,PPT在教学中的正确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如何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等等。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5、总之,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将为我的教学增添光彩。
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时代里,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跟上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步伐。而本次的信息技术2.0培训恰恰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满足充电的需求,我感觉收获甚丰。
一、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1.可以说,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留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在线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以自学、研讨、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三、团队合作学习的形式贯穿了整个培训过程。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成学科组别,每一学科又分为几个坊几个小组,由坊主组长带领、督促大家及时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组员间的合作与互助,团队间的热烈讨论帮助我们理清了概念,同时也促进了反思,这样的活动效率很高。
四、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微课的设计,PPT在教学中的正确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如何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等等。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五、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将为我的教学增添光彩。
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材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然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除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外,重要的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导入教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时尚的潮流,屏幕不断变化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都深滚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形并茂的特有优势走进课堂,它能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演示教学的可视性,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运用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鲍良克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获得主观的或心理上的感受一一理智的情感的感受。”情绪感受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换言之,情绪感受决定学生将以什么态度对待教学活动。这就是教学对他们有吸引力还是引起反感;他们对这些活动是否有兴趣,是否感到适当;是感到生动还是枯燥;是喜欢还是讨厌等。
二、化记忆为永恒,提高教学效率
四、化片面为全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初中生年龄小,对平时常见的事物、现象不留意观察,因此,认识也很笼统模糊。电化教学则能把生活中常见的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从中发现问题,揭示现象或规律。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三年级《分数的再认识》时,为巩固分数的意义,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课件:在美丽的大自然中,16朵牡丹花争奇斗艳着,8只蜜蜂正在花丛中采蜜……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学生再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可以把图中的什么看作单位“1”可以把它平均分为几份?可以表示这样的几份?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情况下,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但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多媒体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四个阶段及发展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有目的性,及时、科学地使用电教媒体,注意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及各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就一定能达到和谐统一,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