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攻心法”成功处理学生偷窃事件
时间:2011-01-06 21:10:05 来源:广东正规学历提升机构 作者:admin_wangxi&60度 联系管理: 点击:
案例名称:运用“攻心法”成功处理学生偷窃事件
案例背景:
2004年9月30日下午近六点钟左右,X X学校的老师们正准备下班,办公室里匆忙进来两个神色慌张的女同学,报称她们宿舍下午丢了两部手机!其中一款为A同学刚买几天的诺基亚新款手机(价值两千多元),丢失前手机放在床上充电(A同学住在下铺);另一款为B同学的国产旧手机,当时放在床边上(B同学住上铺)。下午该班自习课,由于事先大家商量好准备利用“十.一”长假一起去做兼职工作,所以下午都没回家。令人不解的是整个下午宿舍里都有同学在,班长一直头朝门趴在上层床上看书,宿舍也没有外人来过,而两部手机却不翼而飞。据了解C同学下午曾回宿舍打开过自己的衣柜,翻了一会儿后又出去了。B同学在她走后不久就发现手机不见了。宿舍里大部分同学们也都觉得C同学疑点大,议论纷纷。C同学感到很委屈,找来宿管员帮助调查。为证明自己的清白,C同学主动将自己的衣柜打开,拿出物品让同学们检查,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
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老师们来到现场,丢手机的宿舍位于校内,室内八人都是03级某一个班的同学,平时大家相处关系融洽,宿舍以前也从没丢过东西。那天放学后其他班的内宿同学都陆续离开学校,相邻及对面宿舍也都没人。老师们经过分析研究,初步断定这一起偷窃事件应该是同宿舍同学所为,由于案发时间不长,赃物可能还未得到转移,处理得当可能会追回手机。因此决定暂不报警,采取“攻心”方法。
首先,学生科老师会同班主任把全宿舍同学召集在一起开会,讲解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列举因贪小便宜和小偷小摸引发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并让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象失窃者的感受以及偷窃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等。
接着,老师们又分别找同学个别谈话,详细了解情况和细节,发现了几个疑点:
1、同宿舍连班长在内,有3个人没有手机,也不大会使用。而B同学平时很喜欢摆弄手机,对其手机性能和品牌也比较熟悉,在事发前几天看到A同学购买了新款手机,非常羡慕,曾借用了两天,并对A 同学说:“我也让我爸给我买一部和你一模一样的手机。”
2、手机丢失后,A同学非常焦急伤心得哭了,并告诉家人,哥哥也从老远赶来,安慰妹妹。而B同学却无所谓的样子,和同学有说有笑,还外出买东西。她和同宿舍同学讲:“下午我回宿舍时,正好在门口碰见C同学,她匆匆忙忙往外走,不知去干什么,我看手机就是她拿的等等……”
3、B同学平时总爱不打招呼就用别人的物品,有时不经别人允许就拿同学手机来玩,由于大家平时相处不错,同学们也就没有和她计较……
掌握了大致情况后,老师们再次把同学们召集在一起,反复开导做思想工作,并暗示拿手机的同学可能就是同宿舍的人,并且不排除“贼喊捉贼”的可能。如果因一时糊涂贪小便宜,也不要有思想负担,主动退还手机,老师会给予改错的机会,既往不咎,同学们也能给予原谅等等。同时察言观色注意每位同学的表情。这时发现B同学情绪比较激动,脸红红的,眼神不敢正视老师,老师看她的时候,她总是躲躲闪闪。实际上,老师和同学们心中都明白了大半,老师也不想再追问下去,以免给同学造成太大的思想压力,觉得剩下的事情应该让她们自己解决为好。于是老师把班长单独叫出来,教给她接下来如何去做……之后离开宿舍。
班长为人正直、坦率,平时在同学中威信很高。她和大家讲:“我们宿舍丢了手机,大家不要互相猜疑,影响团结,如果谁拿了,主动退还人家,我们还是好姐妹、好同学。”大家都说没有拿。她说:“好,为了证明清白,我首先检查自己的柜子,你们大家监督”。说着班长打开衣柜把东西、物品一件一件拿出来,其他同学也都学着班长的样子做了。唯独B同学的一个行李袋不肯打开,也不让别人碰,她说:“里面的东西不可以给人看……”大家也就没勉强。
到了晚上,B同学一反常态,平时爱说爱笑的她一言不发,显得烦躁。一会儿起来,一会儿躺下,大家洗完澡聊了一会儿天都去睡觉了,而B同学仍和衣躺在床上,整个晚上也没有洗澡更衣。据同学讲,半夜时分她曾起来过一次……
第二天早上约七点半左右,A同学起床时突然发现,丢失的手机竞出现在自己的枕头旁!她欣喜若狂,立刻叫醒大家,发现另一部手机也出现在原来的地方。大家都非常高兴,赶紧给班主任打电话,告诉这一喜讯。A同学的家长也特意赶来学校,同学们还购买了糖果和饼干,感谢老师们帮助她们找回了手机。
手机物归原主了,同学们彼此心照不宣,为了避免犯错误同学有心理负担,产生不良后果,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第二天早上,老师还是请来了B同学的家长,向其介绍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后,就今后如何给予引导教育,谈了许多……家长非常感激,并再三表示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
诊断结果:
偷窃行为在青少年中时有发生,虚荣心、贪小便宜、社会不良影响、家庭管教不严都会使他们沾染上不良恶习,如不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会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处理建议:
1、处理学生偷窃事件,不能简单草率,要善于分析,采取妥善办法解决。
2、对有偷窃行为的学生,应从思想教育入手,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其认识到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给予改错的机会,自我纠正,主动退赃。
3、 学校对学生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防微杜渐。
案例点评:
校园中的偷窃问题日趋严重,呈上升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偷窃行为危害青少年,危害家庭社会,如不及时发现制止,今日校园中的小偷就可能成为明日社会上的大盗!
关键是偷窃事件发生后,我们教育工作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处理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如上面这个案例,设想案件发生以后,学校报警由公安部门介入,简单省事,结果当事人可能因触犯法律而被校方开除,那么这个女同学就可能被推向社会,沦为社会青年而无法继续读书……而学校采取了另一种“攻心”处理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品德不良的同学心灵上受到震撼,感到内疚,主动退出赃物,交还失主。而校方、同学给了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她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使她继续完成学业。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处理学生不良行为,不能简单从事,毕竟他们还是未成年人,思想幼稚单纯,有时受虚荣心或利益驱动,难免会有贪心,贪小便宜的想法,但只要我们教育方法得当,是可以挽救的。
这个案例也说明,校园开展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校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道德品质,使学生不仅在校园里学到文化知识,更能学会做人。
2006年10月20日
撰写人:杨 芊 工作单位:汕头市林百欣科技中专
电 话:0754-8899227-805
邮 编:515041 E-mail: styqq@tom.com
职业功能:思想教育 适应对象:中小学生